Search


因為事件所以想到了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語言的暴力不一定的強烈的言...

  • Share this:


因為事件所以想到了之前寫的這篇文章.

語言的暴力不一定的強烈的言語,有可能是平常生活間的話語,例如"我那不成材的兒子"(認為是謙虛開玩笑的話),"你怎麼那麼笨","連這個都不會做","這個這麼簡單","你沒用啦"........長期下來,變成一種信心或是自我能力的懷疑.尤其是親近的人,越可能不小心這樣傷害著

請多用正面言語,多一點耐心,小地方做起.

[生活][職場] 罵的文化

台灣每年底都會選出年度代表字,不知道『罵』這個字有沒有入選過。已經沒在收看台灣媒體的我,仍舊感受得到台灣罵的文化,電視裡政治人物在罵,名嘴在罵,生活裡老師罵家長罵老闆罵。罵是個多讓人沮喪的情緒,罵的人生氣被罵的人受氣或委屈。罵不是不好,但變成風氣就不太好。

來到英國後,罵的文化感受不太到,取代的是很多的幽默與耐心鼓勵。幽默指得是政治人物對於不滿的政見或事蹟是用嘲諷的然後哈哈一笑,每週三的首相問答時間是這麼度過的。政論節目也是這樣的方式,輕鬆幽默講講過去笑笑對方這麼阿呆,可能比較接近全民大悶鍋(但我也很久沒看了,不知道這個節目變成如何了). 耐心與鼓勵我指的是說少直接的責罵而是用正面的言語來引導,指導或督促. 這說來容易真的做來不容易. 有建設性的言語比沒建設性的批評或責罵的效用大多了.

在公司,沒聽過老闆直接罵這周業績不好,大家自己看著辦,然後就走了,他會走過來問這周業績似乎不太好,怎麼了,網站流量,成交比例,廣路廣告支出,商品stock等等等這些狀況如何? 這些都可能會是背後的元素,當然負責的人就一一告知,或一一檢查這些原因,看問題出在哪裡

當然如果是在家庭裡,父母親教小孩子我看到聽到的也都是鼓勵的多,除非是真的天大的事情,很少看到有罵打去罰站,就真的是一遍一遍在一遍重複的講正面的話,講原因,雙向溝通慢慢教.我知道這真的不是很容易, 但有可能就是這樣,整個社會環境並沒有形成所謂罵的文化.

我有一次在公司犯個錯,聖誕節相關的訊息在結帳頁放到聖誕節後還在那沒有delete.被同事發現,老闆叫同事email我,順便cc他, 後來老闆email問我說怎麼過期訊息還在網頁上? 我就很老實的說我失去注意力,下次會小心. I lost concentration, I will pay more attention. 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通常老英要指正或有問題時,常常是私下講,不會直接大辣辣的全組織全公司都知道. 公開有什麼好處? 大概就是顯揚老闆的權威,跟罵的意思是相近的吧.

但是建立權威,有太多其他正面的方式可以使用,"罵"絕對不會排在前頭.

照片是週二早上一醒來看到滿地積雪菲常傻眼,因為這代表了交通的不便利,要慢慢開,而且會塞車, 還好積雪的只有我家前的這一小段路,到了大路就沒積雪了,但還是塞了車,我遲了到


Tags:

About author
當初抱著雄心壯志,斷斷續續找工作找了7個月,有大大小小的面試無數,後來到目前Ftse 100的公司上班,這7年內遇到很多英國零售業retailing的市場與公司變化,在eCommerce部門更是有各式各樣的事情發生. 從最初的executive,到後來有直屬team,到現在雄心變柔心、壯志變心志,想分享所見所知的辦公室氣象. 因為經驗,所以可能digital marketing, ecommerce...等等這之類的會講多一點.
小職員張太咪分享在英國職場的文化差異、求職、心得
View all posts